留学圈最大的“谎言”来了:去美国留学很简单,GPA高点儿就行。
你可别被骗了!相较而言,在英国和中国香港的硕士申请中,GPA的确占据了较大比重,有些院校甚至会直接标明GPA的录取门槛!但是,GPA却不是美国申请的唯一考量因素。
那么问题就来了,美国硕士申请需要考量申请者的哪些方面呢?
01快来看看美国的录取制度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各种美国硕士申请的逆袭故事,比如:GPA 3.0冲进藤校;双非背景拿到全美Top 30的offer……随手一搜,就有很多这样的赢家故事。其实,这些逆袭的基础都跟美国的录取特色有关。
美国院校没有统一的录取标准,相对多元化一些。它们不会单一“死磕”候选人的本科背景或者GPA,而是会基于你所申请的项目,综合评估各类背景,除了本科专业或GPA这些硬性条件外,还会审核你是否有与目标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习、课外活动等软背景,以此来判断你的综合能力。
而这也恰恰为跨专业申请者提供了更多录取可能性!
这样多元的录取特色,虽然给了大家更多拿offer的机会,但也因此让美国留学申请变得异常激烈,需要把握好各个重要的准备环节,才能有针对性搞定申请,增加录取几率。所以,想申请美国硕士的你,究竟要如何做准备呢?
02美国硕士申请“数件套”
Part.1
硬性条件
--GPA
虽然仅仅有一个高GPA,并不能保证被录取,但GPA仍然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一般而言,在诸多名校的申请中,GPA高于3.6是一个相对不会拖后腿的条件。
--托福/雅思、GRE/GMAT标化成绩
在美国的申请中,托福的适用性更强,不过目前很多院校也接受雅思成绩,具体可在项目官网查询。而托福/雅思这类语言成绩,也是申请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一旦成绩没有达到项目的要求,申请极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不过比较友好的一点是,大家不是只有一次机会,而是可以参与多次考试,在申请时提交最高一次的分数。
GRE,全称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更适用于申请理工科、人文社科类的专业;GMAT全称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以评估申请者是否有适合在商业、经济、管理等领域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能力,因此主要适用于申请商科类的同学。
--先修课(针对转专业的同学)
部分项目针对转专业的同学,会有一些先修课程的硬性条件。如果是转专业申请的同学,要提前关注好项目要求,提前完成先修课背景的补充。
Part.2
软性背景
我们常说的软背景指:申请者所积累的科研、实习、商赛或其他课外活动经历,也是院校在录取时会重点考量的部分。
而关于软背景的提升方式,文商理工也各有不同:
文科
人类学、社会学、东亚研究等学术性强的专业:优先做科研
传媒类实践性强的专业:优先做实习
MPP类:与政策相关的研究课题、田野调查;国际志愿者/公益活动;政府机构、政策研究机构等的实习;对应方向的咨询公司实习
教育类:国际志愿者支教活动;社区授课等志愿服务;教育类机构实习等
商科
商科类专业一般都是实践性导向,可以重点积累相关的实习与商赛经历。
理工科
针对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诸如:Computer Science,Data Science,Electronics Engineering,Statistics,Physics等,科研经历都是申请的重中之重。
Part.3
个性化的申请材料
如果把硬实力和软背景比作留学申请的基石,那么一份亮眼且体现个人特色的申请材料则是敲开梦校大门的最后一击。申请材料也包括两类,一类是成绩单类的硬性材料,另一类则是文书类的软材料,今天A+君想着重跟大家分享下文书类的内容。
通常来说,硕士申请要提交的常见材料包括: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简历和推荐信,部分项目还会要求提交Research Proposal或指定的Essay内容。
其中,个人陈述、简历和推荐信都是包装与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招生官将通过这些材料深入了解几个问题:“你是谁?”、“你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有哪些必须要录取你的理由?”等,以此来作为是否发放offer的关键依据。
所以,如何基于软硬背景梳理文书素材、挖掘个人亮点、将自己的特色与项目高度匹配,并用一定的逻辑呈现给招生官,也成了大家在准备文书时要解决的核心难题。
而独特性、专业性、逻辑性也正是UAM的文书辅导遵循的写作准则。我们坚持通过以下三个流程的文书制作,帮助大家get最有个人亮点的文书。
03步步为营才能真的“赢”
当我们跟每一位闯过申请季,offer满满的同学聊天,问他们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大家都给出了相似的回答:多亏了大学那几年吃过的规划和提升苦,才能让自己一步步沉淀了申请竞争力。
也希望正在准备申请的你,能够凭借合理的规划与提升方案,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